《永恒的铭记—海淀抗战历史主题展》揭幕
作者:海淀区史志办 | 时间:2025-08-29 17:46

2025年8月26日上午,《永恒的铭记——海淀抗战历史主题展》在中关村大街甲一号鼎好大厦21层揭幕。此次展览深挖海淀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区域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展览以丰富史料,还原海淀儿女在抗战中的热血事迹。1931年起,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进步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在一二九运动中挺身而出;全面抗战爆发后,军民共建地下交通线、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展陈中,1931年9月22日《燕京大学全体学生对日寇强占东北要求积极备战代电及宣言》原件字迹铿锵,彰显燕大学生“誓以一死,为民族争生存”的决心;北大物理系学生张甲洲1932年赴黑龙江巴彦县抗日,其创作的《反日大同盟歌》震撼人心,他与赵尚志、于天放收复巴彦县城的黑白合影,定格年轻战士的坚毅;于天放《东征1938》的诗句,也让参观者感受抗战艰辛。此外,1933年燕京大学师生向三十二军将士赠送“国家干城”锦旗的照片,体现了师生的救国担当。

展览重点呈现两条抗战“生命线”及重要战斗事迹。1938年开通的“平西地下交通线”,从海淀经温泉、北安河至妙峰山,是连接北平与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战血管”。共产党员肖田以燕京大学机器房工人身份作掩护,将英国学者林迈可设计线路的五台无线电设备藏入粪车夹层,穿越日军哨卡运送,林迈可还常借外国人身份购紧缺物资,用摩托车或司徒雷登汽车运送。法国医生贝熙叶的老式自行车及药箱展品,讲述他在西山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为根据地送药品的故事,展现国际友人的支援。

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马龙虎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挖掘海淀历史与革命文化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贡献力量,让这份“永恒的铭记”成为海淀人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