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国共两党对七七事变性质的看法存在本质区别:国民党认为全国性抗战即全面抗战,中共提出全面抗战是动员全国人民起来的抗战。国共两党对战后的新国家的目标也不一致。①
南口战役是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军首次大规模军事角逐,堪称20世纪山地攻防战的经典,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明圣比较中日南口战役中的战略战术,认为日军在南口、独石口、张家口三口呼应作战,运用右翼牵制、正面强攻、左翼包抄、重兵打援、远程合围、东西对进等战术;中国军队则重派系权衡、轻军心整合、战场指挥不顺,重闭门计划、轻前线实际、战场执行力不强,重战术指导、轻战役指挥、战场协同不力,重阵地防守、轻机动出击、战场主动权不保。南口战役虽然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结束,但是,攻守双方在战略战术方面留下的经验与教训永远值得借鉴。②卫立煌率部以三师之众支援南口抗战,在平西山地与日军缠斗20日之久,拖住了日军第6、第20两个师团的主力,威胁了第5师团的侧背,减轻了南口正面的压力。③南口战役后,国民党撤出北平地区,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城区和周边地区继续坚持抗日。荣国章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北平人民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北平沦陷后,中共在北平的地下组织坚持对敌斗争,在平郊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中共领导的抗战组织和力量成为北平人民抗战的脊梁。④中共在北平的情报工作是情报史上辉煌的一页。刘岳总结抗战时期中共北平情报工作的五个特点,即:以北平为点、系统延伸、分散辐射的力量格局,异地领导、分头派遣、单线联系的组织形式,打入拉出、统战联络、内线为主的工作方式,传递隐蔽、效用及时、形式多样的交通线路,服务大局、军事为主、作用独特的情报业绩等。⑤
有研究指出,北平沦陷时期日军开展的“献铜”运动,掠夺近140万斤铜,不仅将征缴的大部分铜质物品用于制造枪械武器,为其发动侵略战争服务,也给北平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文物损失。⑥北平沦陷时期中小学遭受巨大损失。许赤瑜阐述了北平沦陷时期中小学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的情状,学校减少、校舍校产被掠夺、学生人数下降等。⑦推行日语教育是日本侵略者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米卫娜梳理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推行日语教育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及其给中国人民及中国民族文化带来的严重危害,由于北平广大民众的抵制,其收效甚微。⑧刘洁则以通县新民会为例,研究日伪对华北的社会控制,认为新民会协助伪政府进行的社会控制体系并不成功。通县作为当时日伪的模范县尚且如此,整个华北沦陷区伪政权的基层社会控制效果当不容高估。⑨袁一丹从话语研究的视角透视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伦理境遇。认为“遗民”这一概念给沦陷中的北平知识人提供了一整套话语资源及可效法的行为模式。⑩北平沦陷时期的知识人不甘心当亡国奴,文化抗争一直没有停止,《北京党史》以“北平沦陷时期的文化觉醒”为话题,以日本对北平的文化侵略、北平日伪报刊情状、文学中北平的乡愁情结为主题,揭示日伪的文化侵略和北平人民的觉醒与反抗。輥輯訛北京市档案馆编辑的《证据:日本侵华暴行
①张皓:《七七事变对于中日两国、国共两党各自的性质与意义》,《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年第3期。
②李明圣:《南口战役:中日战略战术比较》,《北京党史》2015年第3期。
③武月星:《卫立煌率部增援南口抗战》,《北京党史》2015年第5期。
④荣国章:《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北平人民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北京党史》2015年第3期。
⑤刘岳:《试论抗战时期中共北平情报工作的特点》,《北京党史》2015年第6期。
⑥李自华:《日伪在北平发动“献铜”运动概述》,《北京党史》2015年第3期。
⑦许赤瑜:《北平沦陷时期中小学损失研究》,《北京党史》2015年第4期。
⑧米卫娜:《日伪时期北平市的日语教育》,《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⑨刘洁:《华北沦陷区基层社会控制的实态———基于通县新民会的考察》,《抗日战争研究》2015年第2期。
⑩袁一丹:《易代同时与遗民拟态———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伦理境遇(1937—1945)》,《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輥輯訛王建伟:《日本对北平的文化侵略》,刘宁元:《北平日伪妇女报刊情状》,冯雪利:《文学中北平的乡愁情结》,《北京党史》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