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①路阳考察伪北京“华侨协会”的筹备与建立、组织与人事演变、主要职能与活动,认为“华侨协会”的反动活动对海内外华侨产生一定影响。②
北平是日军在华北统治的中心,是日本细菌战的重要基地。谢忠厚考察日军在华北设置的第二个细菌战基地“北支”(甲)1855部队,指出其在华北地区构建了秘密而庞大的细菌战机构体系,本部位于北平城内天坛神乐署。初步估算,它发动的细菌攻击致民众染病约百万人,死亡30万人。③为巩固对北平统治,日本大力开发西郊新市区。贾迪梳理日伪建设北平西郊新市区的计划和过程,指出日伪这一思路似乎沿袭抗战爆发前北平市政府的计划,客观上对日后北京城市规划产生一定影响。作者指出,新市区建设侵害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权益,其本质是服务于日本殖民需要。④
二、民主革命时期专题史研究稳步发展
近几年,中共创建史、城市史、政治史等专题一直是北京现代史研究的热点,著作论文新见迭出。本年仍有诸多著作和论文关注这些专题,尤其是《中共北京历史丛书》的出版,进一步丰富了北京党史研究资料和成果。
《中共北京历史丛书》精选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公开发表的文章,分门别类编辑成册,有助于深化北京现代史研究。《百花深处———中共北平地下斗争文集》⑤收录有关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华北局)社会部及城工委(城工部)、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处、八路军冀中军区等领导的北平情报与秘密交通工作的文章,披露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京华英雄》⑥收录北京地区70位抗日英雄的事迹。这些“京华英雄”人物代表性强,事迹感人,是一部生动的党史学习教材。《溯史采英》⑦收录23篇口述文章。口述者有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行者的后人、亲历北平抗战的老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奋斗在各个行业的老同志等。《揽镜观影》⑧收录44篇党史资政文章,内容涉及首都特色发展战略的演变、产业结构变迁、加强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城市定位的演变等,是一部资政价值较高的书。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北京党史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⑨收录54篇论文。论文集分为党的建设、全国党史、北京地区党史研究三部分,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华北抗日根据地,北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领域的选题,从不同角度切入问题,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京党史还有两篇文章值得注意。长辛店是“中国共产党最初做职工运动的起点”。张国庆认为,长辛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催化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打下阶级基础,从思想和组织上作了积极准备。⑩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使党付出惨痛的代价。武洋论述“立三路线”在顺直省委推行的全过程,顺直省委的政治动员由“经济口号”改为“政治口号”,试图组织群众发动武装斗争而逐渐丧失群众支持,最后以失败告终。⑪
国民党控制北京以后,北京各方政治力量不断调整适应。1932年,围绕高师制度存废之争爆发北平师范大学停办危机。王聪颖等指出,论争双方表面上围绕以何种方式培养中等师资问题而展开,实际上师法对象的转移、学理分歧、政学两界的派系矛盾是促成双方论争的深层次原因。此次停办危
①王升远:《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平体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
②路阳:《日伪时期北京“华侨协会”之探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7年第4期。
③谢忠厚:《日军在华第二个细菌战基地———“北支”(甲)1855部队》,《军事历史研究》2017年第2期。
④贾迪:《1937—1945年北京西郊新市区的殖民建设》,《抗日战争研究》2017年第1期。
⑤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百花深处———中共北平地下斗争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⑥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青年报社编:《京华英雄》,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⑦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溯史采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⑧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揽镜观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⑨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党史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
⑩张国庆:《长辛店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北京党史》2017年第5期。
⑪武洋:《中共顺直省委推行“立三路线”述论》,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