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老化的问题经由长期的累积所致,改革开放初期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出台关于安置退休人员的规定,只是由于当时各级领导班子正当壮年,退休工作并不急迫,退休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由此产生了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组织工作受到破坏,干部退休和选拔接班人的工作被耽搁下来。到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的领导干部已经或即将步入退休年龄,而年轻干部又未能及时补充进去,形成了新老干部青黄不接的局面。据统计,当时属于中央管理的干部中,65 岁以上的占26.7%,61岁至64岁的占 23.8%,56岁至60岁占27%,45岁以下仅占1.6%。②与此同时,随着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大规模展开,一大批蒙冤受屈的老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使干部队伍老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对此,邓小平有着清醒的认识,怀有深深的忧虑。邓小平反复强调说:“现在各级领导班子岁数太大,精力不够。”“我们干部老化的情况不说十分严重,至少有九分半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就缺乏活力。”③因此,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逐步展开,干部队伍老化严重的局面已难以为继,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91 页。
② 《宋任穷回忆录(续集)》,解放军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04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