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风云人物》-张国焘 中共一大主持人
时间:2022-08-29 12:42

他曾是一位热血青年,带领同学走上街头,与北洋军阀政府抗争,成为五四时期学生领袖之一;他曾深入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劳工阶级的利益奔走呼号;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并主持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做出过贡献。然而,最终却走到了党和革命的对立面……他就是张国焘。


张国焘


五四运动中被捕


1897年11月,张国焘出生于江西萍乡一个乡绅地主家庭。少年时,他就以胆大、聪慧闻名乡里。19岁时,张国焘考入北大理工预科班。这时的北大,各种新思潮纷至沓来,激烈碰撞。沸腾的校园生活,点燃了张国焘的政治热情。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长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文章,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公之于众,激起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3日晚,北京十几所大专学校的学生代表在北大法科大礼堂紧急集会,商议开展斗争。会上,北大新闻学讲师邵飘萍首先报告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然后各校学生代表争相上台发言。张国焘以他浓重的萍乡口音,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讲演中他反复提到“群众运动”这个词,把这4个字念成“同顿唔顿”。很多学生听不懂,问“同顿唔顿”是什么意思,懂萍乡话的人翻译“就是‘群众运动’”。大家恍然大悟,后来同学们给张国焘起了个“同顿唔顿”的绰号。最后,大会一致议决:通电全国,联合各界采取一致行动;致电巴黎中国专使,敦促他们绝不在和约上签字;次日正午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

 

4日上午11时左右,马神庙北大二院一时热闹起来,师生纷纷赶来,欲前往天安门参加游行。这时,校长蔡元培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出于师生安全考虑,说了一番劝阻的话。学生易克嶷沉痛地告诉校长,大家内心激愤,已是忍无可忍,恳求校长不要阻止。眼见时间已近正午,张国焘挤向前去,高声说道:“示威游行势在必行,校长事先本不知道,现在不必再管,请校长回办公室去罢。”说完,他和几位同学将蔡校长拥走。游行队伍在一片欢呼声中,浩浩荡荡向天安门进发。

 

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北京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齐聚天安门前示威,表达爱国诉求,继而奔赴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住宅,痛打正在曹宅的章宗祥,并放火烧了曹宅。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逮捕了32名学生。

 

镇压适得其反,爱国的怒潮愈演愈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张国焘被推举为讲演部负责人。讲演部云集了各校积极分子,仅北大就有约800名学生参加。张国焘把这些学生分成若干讲演团和讲演小队,城内城外,走街串巷,进行露天讲演,宣传抵制日货,揭露北洋军阀政府亲日派的真面目。北洋军阀政府大伤脑筋,既受不住日本外交上的压力,又害怕引发民众与日本人的冲突,于是强令禁止学生讲演和抵制日货。

 

为冲破禁令恢复讲演活动,6月2日,张国焘率领十几名同学,以号召卖售国货、抵制日货为名,经东安市场、王府井大街至天安门一带中心区域,高举旗帜,恢复讲演。结果与前来干涉的警察发生冲突,张国焘等7名同学被捕。在京师警察厅,张国焘等人毫不示弱、据理力争:“我们这次(号召)贩卖国货,一不影响外交,二不妨害秩序,警察为什么横加干涉?请你们说出理由,否则即使你们释放我们,我们也决不离开这里!”对于审判官的恐吓,张国焘代表被捕学生表态:“拘扣吓唬不倒我们。如果当局认为推销国货违法,请依法惩办我们;如果不违法,要答应今后不得干涉我们自由售卖。”据京师警察厅公文记载,虽然审判官“一再晓导”,但“该生等始终不悟……滔滔逞辩难以理喻”。

 

抽刀断水水更流。学生们愈挫愈勇,6月3日,大批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当天被捕170余人。次日,又有700余人被捕。北洋军阀政府大肆抓捕学生的暴行,更加激起全国人民的无愤怒,上海、天津等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几天后,北洋军阀政府在强大压力下,被迫释放张国焘等被捕学生。随后,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免职,中国代表团宣布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经过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张国焘由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学生运动领袖之一。

 

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1920年金秋十月的一天,北大图书馆的李大钊办公室见证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北京共产党小组在这里诞生了。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等成为北京最早的共产党员。11月底,北京共产党小组召开会议,决定将组织命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

 

负责组织工作的张国焘,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开始重点关注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张国焘就随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去过长辛店演讲,同工人较熟悉。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为更好地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12月19日,张国焘、邓中夏、张太雷、杨人杞等人前往长辛店,经过与工人交谈,了解工人需求,他们决定创办一所劳动补习学校。学校既可以教工人学文化,宣传革命道理,又可作为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的基地。

 

创办学校需要经费,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捉襟见肘,还要靠李大钊的工资,哪里还有钱办学校呢?张国焘在《劳动音》周刊发表文章《长辛店工人发起劳动补习学校》,并公布《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募捐启事》,得到社会各界解囊相助。

 

有了经费,张国焘等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在一次办学筹备会上,他向工人讲述办学的必要性时说:“为什么我们工人终日辛苦做工,而不得饱暖;那些不做工的官僚、政客、资本家却住高楼大厦,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他们的衣食住从哪里来的?都是由我们工人血汗换来的,所以,我们没有生活的享受,只有贫困和压迫。现在,我们想得到幸福,非得先有知识不可。所以,我们要设立这个学校,让大家学知识。”他启发大家:“工人与资本家是一样的地位,应当享同等的教育和幸福。”工人们不停地点着头,有感动,也有觉悟。

 

1921年元旦,劳动补习学校在长辛店祠堂口1号成立。工人下了班,来到这里识字读书,逐渐明白自己受穷的原因不是命不好,是社会制度不好。为了进一步启发工人,张国焘、邓中夏等人一有时间,就到工人家里谈心聊天,了解情况。他们还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如“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成泰山,谁也搬不动”,在工人群众中传播。劳动补习学校越办越红火,工人们不仅识字长了见识,觉悟也一步步提高了。5月1日,长辛店工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并在会上宣布成立京汉路长辛店铁路工人会,这是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工会组织之一,在中国工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通过工人运动实践,张国焘后来总结经验:第一,在忠实于工人运动的人与工人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第二,从工人当中选一些领袖;第三,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我们组织的目的,并利用自己的工会同雇主进行斗争,从而使阶级仇恨激化;第四,必须利用每一个机会,推动群众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

 

主持中共一大

 

1921年夏,共产党北京支部几名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在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办补习学校,为准备报考大学的学生补课。这时收到一封上海的来信,是李达、李汉俊写的,要求各地党组织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收到来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参会人选自然是李大钊,但是他正担任国立专门以上八校教职工代表联席会代理主席,负责组织向北洋军阀政府的索薪斗争,无法抽身离京。张国焘、刘仁静被选为北京参会代表。

 

陈独秀在广东办学也未能回上海,因此张国焘6月到上海后,与李达、李汉俊共同为一大召开做准备工作。此时,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的很多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初到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不了解具体情况,在一些问题上与中方筹备组对接出现困难,导致大会筹备工作进展缓慢。

 

了解情况后,张国焘去拜访马林。他向马林介绍了北方工人运动的情况,马林对此很感兴趣,双方还谈到关于大会的筹备问题。而后,张国焘参与到筹备代表大会的工作之中。由于他擅长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强,各地代表便提议由张国焘来主持大会,这一提议得到了马林同意。

 

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张国焘宣布大会开幕,他首先向大会报告会议筹备经过,说明本次代表大会的意义,提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各地代表发言环节,张国焘作为北京党组织代表,介绍了北京政治、经济、阶级状况及北京党组织的工作。在发言即将结束时,他说:“这次成立大会应当具体地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任务,并制定实际工作计划。大会的责任看来不轻。”

 

7月25日至26日,大会休会两天,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等人起草供会议讨论的党纲和日后工作计划。30日,由于法租界密探干扰,代表们迅速撤离会场。大会最后一次会议转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临时领导机构——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工作,李达分管宣传工作。

 

党的一大后,中国共产党将主要力量投入工人运动。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1月,在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上,张国焘向大会做报告,并与张秋白、邓培、朝鲜代表金奎植一起受到列宁的接见。1923年,张国焘直接参与领导了京汉铁路大罢工。

 

此后,张国焘长期担任党中央领导职务。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时,张国焘盲目轻敌,致使鄂豫皖根据地红军数战不利、损失惨重,后带领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建立川陕根据地。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西进长征,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向党要权,拒不执行中央北上的正确方针,并另立“中央”。后屡屡拒绝组织对他的挽救,最终于1938年4月私逃叛党,投靠蒋介石。1979年客死加拿大。

 

(执笔:曹楠)



分集列表
相关推荐